中国赛马史竟有三千年?一文看中国古代赛马进化史
再到汉代,汉武帝爱马非常,甚至为了改良提高中国蒙古马的身体素质,不惜发动战争,从国外夺取优良马种“汗血马”。这个时期赛马活动经常举行,这与当时尚武精神和国力强盛有很大关系。在已出土的汉代文物中,很多陶俑和画像都出现了汉代赛马的场景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山东沂南的画像石墓中,发现了骑士为女子的形象,说明汉时已有女骑手,并能在马上做出高难动作。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赛马活动更因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长盛不衰,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中的赛马图,就是当时赛马活动的生动写照。
到了盛唐时期,国力昌盛。在军事上,极其重视马术,唐朝的骑兵显赫一时,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将马术列为军事训练的科目。而当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——丝绸之路,更是将中亚以及西亚关于马的习俗、活动带到了中国,相融相通就此展开。除此之外,人们的基础需求在被满足后,大量的娱乐需求衍生出来。这时,与马相关的用途与活动从单一军事方向解放,逐渐覆盖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譬如当时包括马球在内的各类马术运动,在宫廷和民间兴盛一时。
元朝,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时代,常被称作“马背上的国家”。其在中国赛马历史上也有着特殊意义。蒙古人皆能骑善射,蒙古贵族更加推崇以马为中心的运动,早就形成走马、走驼为乐的活动,大型集会时无不将赛马作为主要活动内容。并且元代时,统治者将马上运动和兵役制结合起来,成为当时的一种军事制度。即使是定鼎大都之后,每当六月吉日,还要北至上京(在热河泺河上游,又称上都)去“诈马”,“诈马”即赛马,这项当时的国家赛事,每年举行一次,好似“马运动的奥林匹克“。
到了清代,有着马背上打天下之称的八旗子弟,对马的重视到了一个新的巅峰。
清代的“诈马”普遍被认为是现代赛马的雏形。这项运动来源于蒙古族等游牧民族,但经过了精细的改良,比赛观赏性更高。清代的“诈马”选手都是六七岁的幼童,幼童身材小,灵活,对于马的控制力更强,他们会身穿华丽的锦衣,骑在没有鞍具的马背上,从十多里外纵马飞奔。在晾鹰台下树立一杆大旗,最先跑到大旗下的幼童和马匹为优胜者,并选出前36名,分别接受皇帝的奖赏。可以想象当时百马奔腾的场面,是何等的壮观、何等的热血沸腾。
来源:Horseman GO
避免马匹出现刻板行为的方法 2024-05-24
英国德比:赛马铸就的历史文化 2024-05-23
展现中国马文化产业多元发展新气象——首届深湾国际马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亮相第二十届文博会 2024-05-22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